0

[親子教養文章分享] 訓練感覺統合,溜滑梯去

2018-02-28

 

感覺統合這名詞,留意優生育兒的人一定不陌生,坊間許多學齡前育兒機構五花八門的課程內容,寬敞鮮明的教室,琳瑯滿目的教具,主要都是繞著「感覺統合」主軸進行。

 

感覺統合是什麼?上網查資料,高醫復健醫學系汪宜霈講師在一篇文章中提到:「學齡前,小朋友的大腦,可以說是一部處理感覺的機器。這段時期,小朋友都是直接藉由各種感覺,來認識自己的身體和周遭的環境……。」上網讀遍各大專家用詞,用白話點簡單來說,感覺統合就是帶小孩多玩,多給小孩感官、觸覺、聽覺以及肢體上的刺激,總之,多動對小孩是好事。

 

對全職媽媽或是帶金孫的阿公阿嬤,什麼是親子之間最好的感覺統合活動呢?

 

我的推薦是每天至少30分鐘外出溜滑梯laugh

 

社區小公園、大型活動中心中的遊戲室,居家附近的小學,都可以找到小規模有不同遊戲功能組合而成的溜滑梯設備,特別是越幼小的孩子,都抵擋不了溜滑梯的魅力,媽媽或阿公阿嬤們,你只要準備一壺水,留意一下周遭環境安全,用眼睛注意,放手讓小孩玩樂去!

 

我的小孩開始學走路時,早上時光我例行性帶著他往社區溜滑梯前進,我觀察小孩即便再小,自己都會有對遊戲設備的反射動作,也就是說,用眼睛注意比動手幫忙,更吻合小孩的需要,一次比一次,小孩自己掌握肢體對環境的反射能力逐次加強,從第一次攀爬樓梯,握桿與踏階梯不穩,到最後完成上、下溜滑梯,一歲多的小幼兒每每發出成功挑戰自己的燦爛笑容。

 

在今日育兒講求專業的潮流下,許多父母花了錢在高級舒適環境下,讓小朋友玩各種設施,然而別忘了,你家附近的溜滑梯,就能讓小孩在最自然的情況下,得到合適的「感覺統合」訓練喔。

 

 

(內文載至自由電子報,文/衣瑪)

 

 

漫談感覺統合

 

在學齡前,小朋友的大腦,可以說是一部處理感覺的機器。在這段時期,小朋友都是直接藉由各種感覺,來認識自己的身體和他周遭的環境。他會學習在空間中如何對抗地心引力、做出適當的肢體活動、並且要學習不同的感覺刺激,所代表不同的意義;更重要的是,在這些過程中,小朋友可以學習如何去主宰環境、能夠因應環境的要求,扮演適當的角色,例如做一個好的遊戲者、學習者,並適當的與他人相處。

 

小朋友的大腦,在正常狀態下,是一個組織良好的系統。我們雖然無法透視小朋友的大腦,但是,小朋友外顯的行為表現,就是大腦活動的反射。當小朋友表現出來的行為,與一般兒童不太一樣,或是沒有依循著發展程序發展時,我們便可以猜想,小朋友的大腦,是否有組織整合不佳的問題。感覺統合(SensoryIntegration)是大腦組織整合感覺訊息,為應付環境需求,做出適應性反應的一個過程。所以,這樣一個理論架構的提出,可以提供我們在治療上某種程度的幫助。但由於大腦中感覺整合的過程,遠比我們想像中的複雜,而且臨床上,小朋友表現出來的情形,也會不太相同,因此,感覺統合理論也同其他治療性的理論一樣,都有被不斷修正研究的必要。

 

感覺統合的創始者珍‧艾爾絲博士,在一九五○年代初,開始致力於感覺統合理論的研究與發展,一開始,她利用此理論治療介入的對象,大部份為學習障礙的小朋友,她發現有許多智力正常的小朋友,但是一直學不會綁鞋帶、動作很笨拙,或是在課業上的學習上,會有學習不佳的情形。後來,這個理論被延伸到其他有神經行為發展問題的小朋友身上,包括智能障礙、自閉症、情緒困擾、不同形式的行為異常,及其他神經感覺基礎的問題。

 

感覺統合的三大主要系統:

 

(一)觸覺系統:是最基本、影響力最大的系統。觸覺是提供我們有關周圍環境的訊息最主要的來源,可以讓小朋友避開或抵抗危險,同時,它對小朋友心理社會化的發展,非常的重要。小朋友經由觸覺,在早期,可以和媽媽建立親密的關係,而在以後,可以幫助發展良好的人際關係基礎。另外,在手部動作方面,觸覺和區辨覺的建立,可以促進小朋友對物體形狀、大小、重量的認識,是往後認知發展重要的基礎。

 

(二)前庭系統:它能使小朋友去感受到地心引力的作用,及身體各種形式的移動及運動。而前庭系統在腦幹部的前庭神經核,能夠經由上行或下行神經通路及腦幹本身的功能,影響其他的感覺系統。它與眼外肌也有密切的關連,所以對於小朋友視覺-動作的協調,也有很大的幫助,而前庭系統最重要的功能之一,是對肌肉張力的影響,使小朋友能發展出正常的肌肉張力(尤其是對抗地心引力的肌肉群)、維持姿勢、產生動作及發展出正確的身體空間概念。此外,它會告訴我們個體在環境中的空間關係,使人在身體與情緒上有安全感,也有助於小朋友的心理發展。

 

(三)本體感覺:本體感覺主要是經由肌肉、關節或骨骼等受器而來的訊息,而其對感覺統合最大的功用,是維持肌肉正常的收縮,使關節能夠自由活動,因為動作是促進感覺統合發展最主要的途徑。它可以影響神經系統的興奮狀態,增加本體感覺的輸入,有助於情緒的正常化,另外,本體感覺會影響個體視覺知覺及身體空間概念的發展,進而影響個體計畫活動的能力。同時,因為本體覺本身有抑制性作用,我們可以利用一些有阻力本體覺活動,使活動量太高的小朋友安靜下來。

 

而感覺統合的治療原則,就是利用臨床觀察及各種評估工具,去分析小朋友在那些方面產生了問題,而針對上述所提三大系統,直接給予小朋友各種適合的感覺刺激,或者利用特別設計的活動,間接的給予刺激,感覺與動作之間有密切的關連,利用經過設計的活動,來控制各種感覺刺激的輸入,小朋友為了達成既定的目標,自然會整合各種輸入的刺激,做出適當的動作反應。感覺統合理論的提出,使人們不再只著重於運動功能的訓練,而進一步注意到感覺與動作之間的重要關連,而評估的進行、治療活動的設計,都必須經由合格的職能治療師來進行,才能達到最大的治療效果。

 

復健醫學系 汪宜霈 講師(88年2月)